题目内容
(2010?高淳县一模)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5)小华进行实验探究时,把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10cm)
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像就越大.请你对她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
(1)如图1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
上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放大
放大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左
左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像比上一次要小
小
(选填“大”或“小”).(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右
右
移(选填“左”或“右”).(5)小华进行实验探究时,把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10cm)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u/cm | 60 | 30 | 20 | 15 | 12 |
像的高度h/cm | 0.4 | 1 | 2 | 4 | 10 |
分析:(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首先要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5)根据图示的信息,可以得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这三种情况下的成像规律,但对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没有研究,由此可以知道其实验的不完整.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得到答案.
(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5)根据图示的信息,可以得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这三种情况下的成像规律,但对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没有研究,由此可以知道其实验的不完整.
解答:解:(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光屏的中心高于凸透镜、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光屏向上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故答案为:上.
(2)根据题意“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可知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
(3)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后,此时u=20cm,即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因此需要将光屏左移,和上一次相比,这次成的像比上一次要小一些.
故答案为:左;小.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5)表中所记录的物距都大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的像都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随着物距的减小,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但表中记录的数据没有体现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的情况,此时的像就是正立的.所以说结论不完整.
故答案为:①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 ②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
故答案为:上.
(2)根据题意“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可知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
(3)使烛焰向左移动5cm后,此时u=20cm,即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因此需要将光屏左移,和上一次相比,这次成的像比上一次要小一些.
故答案为:左;小.
(4)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即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右.
(5)表中所记录的物距都大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的像都是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随着物距的减小,物体所成的像逐渐变大.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但表中记录的数据没有体现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的情况,此时的像就是正立的.所以说结论不完整.
故答案为:①两位同学的结论在收集的证据范围内成立,符合数据和现象所体现出的规律; ②两位同学都没有收集u≤f范围内的证据,所以结论不完整.
点评:此题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记规律,特别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