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7?青岛)回顾实验和探究:
(1)晓丽在水平面上用木块、木板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记录数据如下:
比较表中第
一辆小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驶向这三种表面,直到停止,则在
(2)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框苹果,再将其中一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说是:液体压强随
上述过程中将苹果当作自己是运用了
本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
(1)晓丽在水平面上用木块、木板等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接触面 | 压力F/N | 测力计示数/N |
1 | 木板 | 7 | 2.1 |
2 | 棉布 | 7 | 2.6 |
3 | 毛巾 | 7 | 3.5 |
4 | 木板 | 9 | 2.7 |
1、4
1、4
次实验数据得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一辆小车分别以相同的速度驶向这三种表面,直到停止,则在
木板
木板
表面行驶的距离最远.由此推测若平面完全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2)如图所示,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将液体看作一框苹果,再将其中一只苹果当作自己,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根据这种感受,提出液体压强规律的对应假说是:液体压强随
深度
深度
增加而增大.再进行实验.上述过程中将苹果当作自己是运用了
拟人类比
拟人类比
法.本探究过程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分析:(1)本题目在第一小问中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根据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我们在选择实验数据时利用控制变量法,使其接触面不变只改变其压力的大小,从而根据已知选得1、4组实验.而紧接下面的一题则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思考,根据理想实验法,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力越小,而当平面完全光滑,小车将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在第二问中,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所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这种方法叫做拟人类比法.根据物理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形成假说,实验检验.
(2)在第二问中,考查了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根据自己的感受是: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所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这种方法叫做拟人类比法.根据物理学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形成假说,实验检验.
解答:解:(1)由控制变量法得,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应控制接触面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所以选择1、4组数据.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速度、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小车行驶的越远,而摩擦力在木板上是最小所以在木板上行驶的最远.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而当平面完全光滑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根据拟人类比的方法,“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则液体压强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探究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点与题目所给答案有些许出入,但前面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第二步仍是猜想与假设.
答:(1)1、4;木板;匀速直线.
(2)深度;拟人类比;猜想与假设.
(2)根据拟人类比的方法,“越在下层感到挤压越厉害”则液体压强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探究的过程,课本上的知识点与题目所给答案有些许出入,但前面是基本一致的,所以第二步仍是猜想与假设.
答:(1)1、4;木板;匀速直线.
(2)深度;拟人类比;猜想与假设.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内容繁多,重点考查了物理方法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拟人类比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题目便不难得出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