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
(4)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若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填“实”或“虚”)像;
(5)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答案】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确定像的位置 物距和像距 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光屏 光屏上承接不到像 虚 不合理 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解析】
(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2)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3)使用刻度尺测量距离;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5)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1)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距和像距;
(4)为了辨别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可以将光屏(一张白纸)放在B的位置,若光屏(白纸)上能得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实像,若光屏(白纸)上得不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5)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