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圆柱形物体A和B通过细线悬挂在圆柱形容器的顶部,悬挂A物体的细线的长度为l1,悬挂B物体的细线的 长度为l2,容器顶部有注水孔,通过该孔可向容器中注水,如图所示。当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为1kg时,细线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14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当容器内注入水的质量为10kg水时,细线对物体A向上的拉力为6N。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高为70cm;物体A和B完全相同,重力均为8N、底面积均为40cm2、高均为15cm,g取10N/kg,圆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

求:(1)p1;(2)l1
(1)600Pa (2)10cm

试题分析:(1)容器内注入1kg水时,以物体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下图所示。

因为物体A、B静止,所以,F1+F浮1=G+G
将F1=14N、GA= GB=8N带入上式得F浮1=2N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排1=F浮1/ρg=2N/(103Kg/m3×10N/Kg)=200cm3   
1kg水的体积为:
V水1=m水1水=1kg/103Kg/m3=1000cm3        
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h水1=(V排1+V水1)/S=(200cm3+1000cm3)/200cm2=6cm
水产生的压强:
p1gh水1=103Kg/m3×10N/Kg×0.06m=600Pa   
(2)容器内注入10kg水时,以物体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因为物体A、B静止,所以,F2+F浮2=G+G
将F2=6N、GA= GB=8N带入上式得F浮2=10N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排2=F浮2/ρg=10N/(103Kg/m3×10N/Kg)=1000cm3 
10kg水的体积为:
V水2=m水2水=10kg/103Kg/m3=10000cm3      
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h水2=(V排2+V水2)/S=(1000cm3+10000cm3)/200cm2=55cm
物体A、B在水中的总高度h=V排2/S=1000cm3/40cm3=25cm
物体A露出水面长度hA=2×15cm-25cm=5cm    
由容器的高度l =h水2+ hA+ l1,得l1=10c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
小雨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猜想两个力只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过程
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向挂在轻质硬纸片两端的小盘中加质量相等的砝码时,硬纸片保持静止;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发现分开后的硬纸片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只有作用在_____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_____ 法.

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_____得出结论.
作图
请画出图中轻质硬纸片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2)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
表格图象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g/cm3
1
铝块1
27
10
2.7
2
铝块2
54
20
2.7
3
铁块1
79
10
7.9
4
铁块2
158
20
7.9

结论方法
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的.
②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线_____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③由数据表格形式变换成图象格式,运用了_____法.
④由上述试验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的质量.
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运用了_____法.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石块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kg?m3
 
50
70
20
2.2×10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