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为小红旅游时看到的登山缆车,小红想估算登山缆车的机械效率.她从地图上查到,缆车的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30m和840m,两地的水平距离为1200m.一只缆车运载15个人上山的同时,有另一只同样的缆车与它共用同一个滑轮组,运载8个人下山.每个人的体重大约是60kg.从铭牌看到,缆车的自重(质量)为600kg.小红还用直尺粗测了钢缆的直径,约为2.5cm.拖动钢缆的电动机铭牌上标明,它的额定功率(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45kW.管理人员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电动机的实际功率(电动机实际工作时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的60%.实际测得缆车完成一次运输所用的时间为7min.试计算:
(1)缆车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取g=10N/kg)
(2)电动机实际做的总功(缆车做的总功)是多少?
(3)缆车的机械效率.
解:(1)上山的重力:G1=m1g=15×60kg×10N/kg=9000N;
下山的重力:G2=m2g=8×60kg×10N/kg=4800N;
缆车升起的高度h=840m-230m=610m,
那么缆车做的有用功:W有用=(G1-G2)h=(9000N-4800N)×610m=2.562×106J,
答:缆车做的有用功为2.562×106J.
(2)根据题意电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实=ηP额=45000W×60%=27000W,t=7min=420s,
那么电动机实际做的总功:W总=P实t=27000W×420s=1.134×107J,
答:电动机实际做的总功为1.134×107J.
(3)缆车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22.6%,
答:缆车的机械效率为22.6%.
分析:(1)提升游客做的功是有用功,那么可根据W=Gh进行计算;
其中,已知缆车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那么这个高度差就是h的值;
而G的确定要注意一个关键条件:“一只缆车运载15个人上山的同时,运载8个人下山”,由于上下山的缆车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那么实际上,缆车克服的游客重是(15-8)=7个人的重力.
(2)电动机做的功是总功,可根据W=Pt来解;时间已知,而实际功率,可根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以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百分比关系来进行求解.
(3)缆车的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将(1)(2)的结果代入即可解答.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容易忽视上山载客的同时,可将8名游客送下山,而这两个重力差才是缆车做有用功时克服的物重.
下山的重力:G2=m2g=8×60kg×10N/kg=4800N;
缆车升起的高度h=840m-230m=610m,
那么缆车做的有用功:W有用=(G1-G2)h=(9000N-4800N)×610m=2.562×106J,
答:缆车做的有用功为2.562×106J.
(2)根据题意电动机的实际功率为:P实=ηP额=45000W×60%=27000W,t=7min=420s,
那么电动机实际做的总功:W总=P实t=27000W×420s=1.134×107J,
答:电动机实际做的总功为1.134×107J.
(3)缆车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22.6%,
答:缆车的机械效率为22.6%.
分析:(1)提升游客做的功是有用功,那么可根据W=Gh进行计算;
其中,已知缆车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那么这个高度差就是h的值;
而G的确定要注意一个关键条件:“一只缆车运载15个人上山的同时,运载8个人下山”,由于上下山的缆车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那么实际上,缆车克服的游客重是(15-8)=7个人的重力.
(2)电动机做的功是总功,可根据W=Pt来解;时间已知,而实际功率,可根据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以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百分比关系来进行求解.
(3)缆车的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将(1)(2)的结果代入即可解答.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容易忽视上山载客的同时,可将8名游客送下山,而这两个重力差才是缆车做有用功时克服的物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