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刚好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此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被放大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 cm.
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_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有关。人耳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因此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时才能听到回声。
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
A. 光学望远镜 B. 放大镜 C. X射线望远镜 D. 射电望远镜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40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C.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D.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为定值电阻,其中R1=10Ω.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则电源电压为_____V;当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为1.2A.则R2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