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 理由是:
【答案】墨水瓶A的像;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析】解:用完全相同的物体代替,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实验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大小相等.测量结果表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墨水瓶A的像的位置.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由于光的折射,光线透过玻璃板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
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故答案为:墨水瓶A的像;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是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多次测量,仅凭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这种实验方法叫等效代替法,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关键问题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成两个像,两个像的位置越近,测量误差越小.
(4)物理实验中要求多次测量,才能使结论更具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