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如图甲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_。
(3)如图乙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__________。
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a和b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b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b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______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_______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a”或“b”)。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_____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_____。
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1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速度为_______m/s。
两个定值电阻R1“4 Ω 1 A”和R2“1 Ω 2 A”,若将它们串联,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__A;若将它们并联,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