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 ;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所成的像在光屏上方,应向 方调整蜡烛,才能使成像在光屏中央.(填“上”或“下”)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⑤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 像,凸透镜能成 像.
【答案】(1)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②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2)①上;③投影仪;④变大;⑤右;
(3)虚;实或虚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②通过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2)①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要理解实像的含义,即像与物体的左右和上下都相反;
③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求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④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⑤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3)根据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性质进行判断.
解:(1)①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不合理之处是: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2)①光屏上的像偏高,说明蜡烛的位置偏低(即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
则物距u=20cm=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从15cm向12cm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⑤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故眼睛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3)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故答案为:
(1)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②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2)①上;③投影仪;④变大;⑤右;
(3)虚;实或虚.
【题目】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9V减小到6V,通过的电流相应地变化了0.3A,那么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减小了(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
一水 4.2×103 | 干泥土 0.84×103 |
酒精 2.4×103 | 铜 0.39×103 |
冰 2.1×103 | 铝 0.88×103 |
水银 0.14×103 | 铅 0.13×103 |
A. 0.9W B. 1.8W C. 4.5W D. 3.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