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1甲),看到手指
放大
放大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1乙),看到房屋缩小
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2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蹬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物体到凸 透镜的距 离/ClTii |
光屏上像 到凸透镜 的距离,cn1 |
光羼上 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羼上没有像 |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大
大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长
长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
远离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缩短
缩短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分析:提出问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回答;
进行猜想: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距离大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距离小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得出结论;
结论与应用:分析表中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进行猜想: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距离大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距离小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得出结论;
结论与应用:分析表中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到结论.
解答:解:【提出问题】
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缩小.
【进行猜想】甲乙两图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所以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成实像时,物距在逐渐减小,成的像逐渐变大,像距也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大;长.
(2)要想使所有的景物都进入取景框,需要增大物距,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物距.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并缩短暗箱的长度.
故答案为:远离;缩短.
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放大;缩小.
【进行猜想】甲乙两图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所以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故答案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
(1)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成实像时,物距在逐渐减小,成的像逐渐变大,像距也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大;长.
(2)要想使所有的景物都进入取景框,需要增大物距,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减小物距.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并缩短暗箱的长度.
故答案为:远离;缩短.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A甲),看到手指 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A乙),看到房屋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图B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 光屏上像 的大小 |
40 | 13.5 | 缩小 |
30 | 15 | 缩小 |
20 | 20 | 等大 |
15 | 30 | 放大 |
10 | 光屏上没有像 |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结论与应用】
(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将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