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上。
(3)如图(2)甲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这是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4)如图(2)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应按图中_____(选填“A”、“B”或“C”)观察方法可观察到烛焰的像。
(5)如图(2)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近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B 远视
【解析】
(1) 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20.00cm-10.00cm=10.00cm,即为焦距。
(2)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3)已知f=10.00cm,由图甲可知,2f>u>f,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5)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提前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会聚的凸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
【题目】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表一
电压U/V | 4 | ||
电阻R/Ω | 20 | 15 | 10 |
电流I/A | 0.20 | 0.28 | 0.40 |
(1)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他应该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但调节时却发现实验不能继续进行了,其原因是_____。改变连接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示数为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A;综合分析数据可得:_____。
表二:
电阻R/Ω | 10 | ||||
电压U/V | 2 | 3 | 4 | 5 | 6 |
电流I/A | 0.2 | 0.3 | 0.4 | 0.5 | 0.6 |
(2)小良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_____。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_____Ω。
【题目】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________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_________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用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_____________(正确/错误)
次数 | 木块大小 | 接触面积S/cm2 | 摩擦力f/N |
1 | 整 块 | 150 | 1.5 |
2 | 三分之二块 | 100 | 1.0 |
3 | 三分之一块 | 50 |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