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向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4)实验过程中,小芳发现用两个钩码可以平衡三个钩码,如图丙所示,小芳还观察到两侧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等,于是她想,杠杆平衡,不能只看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老师看后,指出了她的不足之处,可是小芳感到迷惑不解,“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图中A点上…小芳明白了.
①请你简要说明老师是怎样做的.
②请你将小芳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纠正: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向
右
右
调(填“左”或“右”)(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右
右
(填“左”或“右”)移动2
2
格.(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顺时针转动
顺时针转动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4)实验过程中,小芳发现用两个钩码可以平衡三个钩码,如图丙所示,小芳还观察到两侧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等,于是她想,杠杆平衡,不能只看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老师看后,指出了她的不足之处,可是小芳感到迷惑不解,“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图中A点上…小芳明白了.
①请你简要说明老师是怎样做的.
②请你将小芳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纠正:
分析:(1)测量前,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量过程中,应将钩码向较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判断同时加一个钩码后,两边力和力臂乘积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根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进行判断.
(2)测量过程中,应将钩码向较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判断同时加一个钩码后,两边力和力臂乘积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根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进行判断.
解答:解:(1)由图甲知,右端较高,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A向右调;
(2)由图乙知,右端较高,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右移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2G×3L=G×nL
n=6,所以应将钩码向右移动两个小格;
(3)两边同时增加一个钩码后,左边=3G×3L=9GL,右端=2G×6L=12GL,所以杠杆的右端下沉,即沿顺时针转动;
(4)由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钩码对杠杆的力与杆垂直,所以此时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等于动力臂,是特殊情况;要推翻小芳的结论,应使拉力不与杠杆垂直,此时力臂与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不相等,小芳的结论会被推翻;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1)右;(2)右,2;(3)顺时针转动;(4)①去掉A点钩码,在A点用测力计斜向下拉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与原挂钩码重力不同,小芳的结论不再适用;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由图乙知,右端较高,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右移动;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2G×3L=G×nL
n=6,所以应将钩码向右移动两个小格;
(3)两边同时增加一个钩码后,左边=3G×3L=9GL,右端=2G×6L=12GL,所以杠杆的右端下沉,即沿顺时针转动;
(4)由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钩码对杠杆的力与杆垂直,所以此时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等于动力臂,是特殊情况;要推翻小芳的结论,应使拉力不与杠杆垂直,此时力臂与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不相等,小芳的结论会被推翻;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故答案为:(1)右;(2)右,2;(3)顺时针转动;(4)①去掉A点钩码,在A点用测力计斜向下拉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与原挂钩码重力不同,小芳的结论不再适用;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点评: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考查了实验前杠杆的调平及实验过程中的调平,同时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要理解力臂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