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学习声音的相关知识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
(1)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他用木槌敲击鼓面的时候,既能听到鼓声,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屑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加大敲鼓的力度,听到的声音有何变化?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
(1)纸屑跳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3)响度变大 纸屑跳动的高度变高
解析试题分析:(1)鼓面振动会引起纸屑的跳动,同时听到声音,当纸屑停止跳动,鼓面就停止振动,发声也就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鼓面的振动是微小的,人眼无法直接观察,撒了纸屑,纸屑的跳动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这种将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人眼能直接观察的现象叫转换法。除了撒纸屑,还可以撒一些盐粒,黄豆,米粒等。
(3)用力敲,鼓面振幅变大,听到鼓声的响度变大,同时也看到纸屑跳得更高。通过鼓钥匙调节鼓皮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鼓发出声音的高低。
考点: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转换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以下是某同学作出的一些估测数据,其中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脉搏每分钟跳动75次 | B、夏天我县的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 | C、某轿车的功率约为75kW | D、实验室中一段铜导线的电阻约为10Ω |
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高度约3×109nm |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 C、此时考场内大气压约为3个标准大气压 | D、正常人体平均温度约42℃ |
一名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手掌宽度为2.5dm | B、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 D、身体的体积约为0.05m3 |
以下四个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是( )
A.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 |
B.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
C.马路两旁植树 |
D.在城市设立噪声监测装置 |
欣赏南音时,我们能分辨出二胡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某个特性来判断的,该特性是( )
A.响度 | B.音色 | C.音量 | D.音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