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物理试卷一页纸的厚度大约是 1mm
B.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km/h
C. 一个初二学生呼吸一次时间约为 1s
D. 长江长约 6.3×103m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 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 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 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 声音在太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C.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 ℃的开水降温至55 ℃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 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 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山 B. 船 C. 河岸 D. 流水
一辆汽车以米/秒的速度匀速驶上一斜坡,经秒到达坡顶;接着它又以米/秒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秒到达坡底.该辆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米/秒 B. 米/秒 C. 米/秒 D. 米/秒
人骑车向东以的速度直线行驶,感觉到东风速度为,则此时实际风速应该为__________.若人感觉无风,则实际风速应该为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
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阅读《电磁波的海洋》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电磁波的海洋
在你划船的时候是否注意过如图所示的船桨所激起的波浪呢?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湖面某个确定的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水波不停的向远处传播,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波速。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能够看到石子投入水中在水面激起的水波、能够听到琴弦振动在空气中激起的声波,还有一种无形的波浪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电磁波。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 射线等,都是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范围,随着频率的增大,波长变小。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等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如图所示的电磁波谱。其中我们熟悉的无线电波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听的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等等这些声音和图象都是以电磁波作为载体传播到我们身边的。
信息理论表明,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可以传输的信息越多。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微波传递信息,可提供全天候的即时定位服务。我们知道,光也是一种电磁波,与微波相比,光的频率更高。1966年,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2009年,他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目前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我国长途通信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该波的波长是_____cm。
(2)海面上停着一条船,一个人观察到每隔10s有一个波峰经过这条船,则可知该波浪的频率为_____Hz。
(3)手机是利用电磁波谱中的_____传递信息的。
A.无线电波 B.红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X射线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频率高
C.电磁波可作为声音和图象传播的载体
D.相同时间内光纤通信比卫星通信可以传输的信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