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
A.f>40cm
B.20cm<f<40cm
C.13cm<f<20cm
D.6.5cm<f<13cm
(2)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小)些.
(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答案】
(1)D
(2)照相机
(3)右;大
(4)凹透镜;近视眼
【解析】解:(1)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距离;u=50cm﹣10cm=40cm,光屏到凸透镜距离:v=63cm﹣50cm=13cm,u>v,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u>2f,f<v<2f,即有:40cm>2f,f<13cm<2f,解得:6.5cm<f<13cm,故选D;(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一些;(4)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若要成清晰像,光屏应向左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故答案为:(1)D;(2)照相机;(3)右;大;(4)凹透镜;近视眼.
(1)由图1知,蜡烛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读出物距u和像距v,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判断焦距的范围;(2)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3)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由此分析解答;(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由此分析解答;
【题目】小芳同学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再调节 ,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项操作: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下列记录数据表格中?处应填写的项目和单位是 .
烧杯和盐水的 | ? | 量筒中盐水 |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 盐水的密度 |
|
|
|
|
|
(4)该实验测得的盐水的密度是kg/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