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类的祖先钻木取火,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一页.钻木取火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将削尖的木棒伸到木板的洞里,用力压住木棒来回拉动钻弓.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而热集中在洞内,不易散发,提高了木棒尖端的温度,当达到约260℃时木棒便开始燃烧.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受热厚度很薄,木棒受热部分的质量只有0.25g.已知:来回拉一次钻弓需1.0s,弓长为s=0.25m,人拉弓的力为16N,木头的比热容C=2.0×103J/(kg℃),室温为20℃.问:

(1)人来回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________

(2)人克服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若其中有25%被木棒尖端吸收,则1s内可使木棒尖端温度提高多少________ ℃?

【答案】 机械 8J 4℃

【解析】木棒在木板的洞里转动时,板与棒互相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板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1)人拉一次钻弓移动的距离s′=2s=2×0.25m=0.5m,拉一次钻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W=Fs′=16N×0.5m=8J; (2)根据题意可知,Q=W×25%=8J×25%=2J; ∵Q=cmtm=0.25g=0.25×10-3kg, ∴木棒升高的温度:t=Q/cm=2J/(2×103J/(kg℃)×0.25×103kg)=4℃。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问题:
(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变大.
(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
(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
(4)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
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