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甲所示,是小雨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为入射点,ON为法线,M为一小块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EF是一块可绕ON折转的纸板.
(1)下表是她改变入射光线AO射入的角度,记录的数据,请你帮她把遗漏的数据补充完整;
(2)分析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
(3)当把F面向后折转后,反射光线OB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F面上,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4)在该实验中,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OB射入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这说明光在反射现象具有________性;
(5)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纸板上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纸板表面上发生了________现象.(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0°、45°、60°
(2)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不能
(4)可逆(性)
(5)漫反射
物质的熔点是120℃,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是120℃时的状态是:
A.
固体状态
B.
液体状态
C.
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如图a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除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2)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温度计使用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
(3)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填不断上升/保持不变/不断下降).
(4)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
(6)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7)通过这次实验小明总结发现了水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请你帮他写出:
①________;②________.
(8)烧杯和试管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液体的沸点比试管中液体的沸点底
B.烧杯中的液体的沸点比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
C.烧杯中的液体的沸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相等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保持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作图题:
(1)画出下图中人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2)如下图所示,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位置.
(3)夏令营活动中,我校小芳同学在森林中迷了路.但她发现草坪上一根直立的杆子的影长先慢慢变短,后以慢慢变长.若图中直杆的影子最短,请你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正南的方向.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km/s
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屠呦呦尝试用加热青篙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青海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中,救援人员使用的一种红外生命探测仪在黑夜也能工作,它是靠吸收人体辐射的________线工作的;用久的眼镜片可以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它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的性质.
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