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如图甲所示,这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__。
(4).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水升温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S在镜中成的像,当平面镜图示位置基础上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 , 试作出转动后的平面镜位置____.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关于光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0×108m/s B. 光的传播速度最大值为3.0×l08m/s
C. 光年是长度单位 D.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
阅读下面材料:
夜幕降临了,夜蛾飞了出来,它身体比蝴蝶粗壮,喜欢绕火光飞舞.因为夜蛾的幼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图).那夜蛾也发现了蝙蝠,它好象已经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马上变换了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的蝙蝠扑空了.
夜蛾是怎么逃避蝙蝠追击的呢?它怎么会感觉出蝙蝠来临的呢?
一些科学家研究了这场有趣的搏斗.多伦多大学的生物学家J.H.富勒特发现,蝙蝠在捕食时,要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去搜索猎物.蝙蝠一但探索到猎物,它的发声频率便会骤然升高.
蛾的胸部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隆起物,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那隆起物在飞行肌的压力下,会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就如同蝙蝠要碰墙壁一样.要是蝙蝠有时间仔细去“想”一下,也许它会判断出那是假信号,不是自己的回声,但是,蝙蝠飞行速度大约是5m/s,它只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飞行方向.为了避免碰壁,它只好转向而飞,受了夜蛾的欺骗;有些蛾还有自己的“超声雷达”,它们主动发射极高频的超声波,一旦发现蝙蝠便逃之夭夭;有的夜蛾身上长着一种奇特的绒毛,它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的回声,自己好蒙混过关.
看来,能吸收雷达的现代最新式的隐形飞机,不过是夜蛾的祖传技术的仿效而已.
请回答: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长度的铝导线的电阻大于铜导线的电阻
B. 相同粗细的镍铬丝的电阻大于锰铜丝的电阻
C. 常用的电热水器都用到了超导材料
D. 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