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为了维护高架道路的交通安全,内环线高架快车道上车辆限速为80 km/h.交通部门通过安装在道路旁的自动监控设备巡视路况,在某一路段恰有两台相同的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甲、乙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路灯的间距为30m,从照片上分析,_____车在超速行驶(选填“A”、“B”或“C”),其车速约为_____m/s。

C 30 【解析】由甲乙图可知,自动照相机在间隔2s的时间内,A、B汽车都经过了一个路灯间距,即30m,则AB的速度为: ; 而C汽车在2s内经过了两个路灯的距离,即60m,速度为: ,路段限速为:80 km/h,故C车超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7•鄂州卷】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A. 甲和乙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丙和丁

B 【解析】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有力、在力的方向上有距离,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绳子的拉力下升高,有力、在力的方向上有距离,力对物体做了功;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搬而未起,只有力而没有距离,不做功;可见,做功的是甲图和丙图,没有做功的是乙图和丁图,故选B。

将一只手的食指浸入水中,你会感受到浮力的作用。你想知道食指所受的浮力大小吗?请从如图所提供的实验器材中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两种测出你的食指受到浮力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填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方案一:

(1)写出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____________。 

(2)食指所受浮力大小的表达式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1)写出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_______________。 

(2)食指所受浮力大小的表达式为:F浮=___________。

B、E ρ水Vg A、B、C G-G0 【解析】试题分析:方案一:(1)水槽的横截面积太大,为减小误差,应选择溢水杯; 没有小桶,溢出水的重力无法用测力计测量,所以可将溢出的水直接接入量筒中,由密度公式得出质量,根据F浮=G排=m排g得出浮力大小; 用到的器材是溢水杯、量筒; (2)实验中测出溢出水的体积V便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排=m排g=ρ水Vg; ...

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能 【解析】【解析】 已知秃鹰运动到树洞的距离为s1=110m+50m=160m,速度v1=45m/s, 兔子跑到树洞的距离s2=50m,速度为v2=18m/s 由可得: 秃鹰飞到树洞所需时间 兔子跑到树洞所需时间 因为t1>t2,在秃鹰到达树洞时,野兔已经进洞。 答: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min到达收费站。

40 km/h 3 【解析】圆形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收费站2km”表示从此处到达收费站还有2km,∵v=s/t,∴汽车驾驶员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达收费站,最快的时间:t=s/v=2km/40km/h=3 min。

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____h.

80km/h 0.5 【解析】指针指在80,速度的单位是km/h,所以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80km/h.在这次的行驶过程中,右边的里程是276km,左边的里程是236km,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276km?236km=40km,汽车行驶的时间:t= =0.5h.

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_____.

见解析 【解析】分析:重10N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则受到的重力G和浮力F浮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作用点都在重心. 解答:【解析】 正确画出两个力的示意图得(2分),力的符号(1分).

如图所示,当用指甲剪剪指甲时,指甲剪可以看成多个杠杆的组合,请在图中画出剪指甲时其中一个杠杆DBE的动力臂L1和阻力F2

见解析所示 【解析】试题分析:杠杆DBE,以E点为支点,阻力F2作用在D点,方向竖直向上。动力F1作用在B点,方向竖直向下,过B点画出动力F1的作用线,从E点向F1的作用线画垂线,E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动力臂L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