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分)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
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 热量 B. 密度 C. 比热容 D. 内能
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其中
A. “树荫”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
B. “树荫”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像
C. “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像
D. “光斑”的形状不规则,它们是太阳的影子
如图,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
A.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D. 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音色和响度
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 B. 一定降低 C. 一定不变 D. 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的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4)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5)物体在焦点之外越是远离凸透镜,像越______,像距越______;
(6)当物体由a点向b点移动时,物像间距离的变化规律是:______.
在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cm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_______cm。
(2)填写下列实验表格:___________
u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v为光屏或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f=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