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1?宝应县模拟)回顾探究和实验:
(1)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①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根据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②将下图中
(a)(c)
(a)(c)
两个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2)如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木块被推动的越
,表明钢球动能越大,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钢球动能大小与
速度
速度
的关系.

(3)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让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球速度减小得越
.进一步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在
不受力
不受力
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①实验中研究的是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木块的受到的拉力,只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才等于摩擦力;
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时,需要保持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然后根据压力不变的思路进行解答.
(2)实验过程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让钢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这样保证下落速度相同;
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同一钢球,这样可以保证小球的质量相同;
此实验把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3)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采用了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在分析归纳中找到规律后,把物体置于一种临界的理想状态来考虑问题,这种方法叫科学推理法.
解答:解:(1)①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拉力的大小;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a)(c)两图实验中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不变,(c)图中木板的表面粗糙,所以研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球滑下的高度不同,即小球刚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不同,并且小球滑下的高度越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越远,因此该实验是探究钢球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3)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时,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因此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时,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a)(c).(2)远,速度;(3)慢   不受力.
点评:(1)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考中经常考,本题属于比较常规的实验,来源于课本插图.这就要求学生对课本上每一个插图所蕴含的信息熟练掌握;
(2)解决此类问题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该实验中不受力的情况虽然不存在,但推理过程是科学的、无误的,故这个推论是正确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1?宝应县模拟)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l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10
10
cm.
(2)假如没有太阳光,又不能添加器材,你将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写出你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评估实验的方案]
方案甲: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乙:与甲不同的是,将蜡烛从靠近凸透镜的位置逐渐远离,其它步骤相同,
方案丙: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案丁:除丙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上四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甲、乙
甲、乙
(甲/乙/丙/丁)
[解决实验中问题]
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上/下)调节.
[应用实验的结论]
先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15cm处.然后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
放大
放大
(放大/缩小)的实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