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____
(5)根据上述的实验结果二力平衡条件,你知道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道理吗?____
【答案】小车 大小 方向 同一直线 a方案,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它只受到两个拉力的作用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解析】
(1)图b的探究方案中小车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研究对象是小车.
(2)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同一直线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理解.
(4)a方案小卡片的重力小忽略不计,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力的作用.b方案水平方向上还要考虑摩擦力.a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5)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时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题目】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弹簧下悬挂50g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N。
(2)探究过程中,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下图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线。
(________)
悬挂物质量/g | 0 | 50 | 100 | 150 | 200 | 250 |
弹簧伸长量/cm | 0 | 1 | 2 | 3 | 4 | 5 |
(3)弹簧的伸长量为3.5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N。
(4)由图线得出,弹簧的伸长量和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
【题目】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测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的作用,所产生的力叫做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弹簧伸长量△L与它受到拉力F的关系式为________;若在该弹簧下挂一个3.5N重的钩码,则弹簧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钩码重G/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弹簧长度L/cm | 4 | 5 | 6 | 7 | 8 | 9 |
(3)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储存的能量叫________能.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________.(短文中的实例除外)
(5)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重力、测拉力、测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用二力平衡知识来测量的是图________.
【题目】如图所示,把不同质量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并记在下面的表格中,算出每次重力与质量的比值_______.
质量 m /kg | 重力 G /N | 重力跟质量的比值 |
0.10 |
|
|
0.20 |
|
|
0.30 |
|
|
(1)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结论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1)可知,在一般情况下 g 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 g 值仍有差异,如下表所示为各个不同城市的 g 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g 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g 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g 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 g 值大小 | 地球纬度 |
赤道 | 9.780 | 0° |
广州 | 9.788 | 23°06′ |
武汉 | 9.794 | 30°33′ |
上海 | 9.794 | 31°12′ |
北京 | 9.801 | 39°56′ |
纽约 | 9.803 | 40°40′ |
莫斯科 | 9.816 | 55°45′ |
北极 | 9.832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