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则
A. v甲<v乙,s=36米 B. v甲<v乙,s=12米
C. v甲>v乙,s=36米 D. v甲>v乙,s=18米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各自的速度和时间,算出12s通过的路程,它们的路程之差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
由图象可知,s甲=12m时,t甲=6s;s乙=12m时,t乙=12s;则甲的速度:v甲= =2m/s;乙的速度:v乙= = =1m/s;v甲>v乙,故AB错误;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2m/s×t,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m/s×t,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1m/s×t+12m,解得相遇的时间:t=6s,带入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2m/s×6s+1m/s×6s=18m,故C错误,D正确。
【题目】小王同学到通江溶洞玩耍时,在洞内捡到一个形状奇特且不溶于水的物体,他想知道这个不明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填“取出”或“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_____(填“游码”或“平衡螺母”)。
(3)当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则此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4)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物体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g/cm3.参考密度表物质的密度,该物体是由_____构成。
(5)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密度表 | |
物质 | 密度(kg/m3) |
大理石 | (2.5﹣2.8)×103 |
石膏 | (1.6﹣1.9)×103 |
硬塑料 | (1.2﹣1.6)×103 |
铝合金 | 4.0×103 |
【题目】利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以及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器材,可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A处放置蜡烛(如图所示),则C处应放置_____(选填“凸透镜”或“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______.
(2)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得到了如表数据: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焦距f/cm | 像的性质 | 像距v/cm |
1 | 30 | 10 | 倒立、缩小实像 | 15 |
2 | 25 | 10 | 倒立、缩小实像 | 16.7 |
3 | 15 | 10 | 倒立、放大实像 | |
4 | 14 | 10 | 倒立、放大实像 | 35 |
5 | 30 | 12 | 倒立、缩小实像 | 20 |
6 | 30 | 15 | 倒立,等大实像 | 30 |
①正确操作后表中实验序号3的像距应为________cm,此次像比实验序号4的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从数据可得到结论:物距一定时,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像距越________.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为了看清物体,人眼在由远到近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