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
(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
(3)如果在图1﹣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
(4)若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 .
(5)上述故障排除后,把蜡烛B移动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1﹣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底板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6)在探究活动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的原因是: .
(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5)相同的操作.
【答案】(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没有;(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相等;垂直;相等;(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7)B.
【解析】
试题分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
(2)两根蜡烛同样大小,是为了验证像物的大小;
(3)如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
(4)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5)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时为了能验证物像的大小,须使预先准备好的蜡烛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
(4)蜡烛B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玻璃板未竖直放置,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5)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6)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
(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竖直放置(与水平面垂直);(2)形状相同(大小相等);(3)没有;(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相等;垂直;相等;(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