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这一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
焦点 焦距 【解析】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这一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对于一个凸透镜来讲,它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当然也就有两个焦距. 故答案为:焦点,焦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移动蜡烛到如图中所示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倒立、_____ 的实像;如果想让光屏上的像变大,应该将蜡烛往______移(选填“左”或“右”),同时将光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接着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远视镜片,光屏应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才能又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缩小 右 靠近 【解析】由图知,此时u>v时,所以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物距需要减小,所以应该将蜡烛往右移动;同时像距要增大,光屏也要向右移动;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远视镜片,相当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更强了,光线会提前会聚,要使成的像依然清晰,要减小像距,光屏要靠近透镜。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比 2:1 ,所用时间比为 1:2 ,则两者速度比为( )
A. 4:1 B. 1:1 C. 1:2 D. 2:1
A 【解析】解答:∵s甲:s乙=2:1,t甲:t乙=1:2∴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t乙/s乙t甲==4:1,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l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l2).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的物距“与像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在物距相同的条件下,焦距较大的凸透镜成像的像距较大.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1与4(或2与5,或3与6) ①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一个定值 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的倒数与像距的倒数之和是不同的,且随焦距的增大而减小 【解析】(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中的数据可得出物距u与像距v的初步关系是: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距透镜30cm处,光屏距透镜20cm处,在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在 cm到 cm之间,屏上像的大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烛焰的大小.
10;15;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物体成像情况,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的不等式求得焦距. (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等大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 (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如图所示,是用一个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所组成的眼睛模型示意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边的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其中,属于近视眼模型的是 ( )
A. B. C. D.
C 【解析】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如右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 )
A. 平面镜 B. 凹透镜 C. 凹面镜 D. 凸透镜
D 【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平面镜是发生光的放射,由图知道,光线通过物镜后会聚,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 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
C. 便于正确理解力臂
D.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C 【解析】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登山运动员在向高峰攀登时会出现“高原反应”,这除了高原缺氧、寒冷之外,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_______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难以煮熟食物,是因为普通锅的密封性能较差,锅内气压受外界大气压影响,使得水的沸点______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100 ℃。
:小 低于 【解析】因为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峰地理位置高,气压就比较小;高原上位置高,气压小,沸点低,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故答案为:小;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