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鄂州模拟)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前三次实验中,第
(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4)小红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B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
②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试验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3 | 2 | 1.2 | 6 |
2 | 3 | 5 | 1.2 | 15 |
3 | 3 | 8 | 1.2 | 26 |
4 | 3 | 10 | 1.2 | 30 |
3
3
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
0.3
0.3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83.3%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钩码上升的高度
钩码上升的高度
是否有关.(4)小红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B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
改变力的方向
改变力的方向
;②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相同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
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s=nh.
(2)掌握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在此题中有用功是克服钩码的重力做的功;总功时拉力F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3)要得出结论,需要注意分析表格中各数据,分析改变的量,机械效率的变化是由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的.
(4)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忽略绳重及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2)掌握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在此题中有用功是克服钩码的重力做的功;总功时拉力F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3)要得出结论,需要注意分析表格中各数据,分析改变的量,机械效率的变化是由哪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的.
(4)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忽略绳重及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解答:解:(1)前三次实验中,1、2两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都是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可知此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而第三次绳端移动距离与钩码上升高度的关系错误,所以应当剔除.
故答案为:3.
(2)第四次实验的钩码重G=3N,钩码上升高度h=10cm=0.1m.
所以有用功为:W有用=Gh=3N×0.1m=0.3J;
测力计示数即拉力为F=1.2N,绳端移动距离为s=30cm=0.3m
所以总功为:W总=Fs=1.2N×0.3m=0.36J;
所以机械效率为:η=
×100%=
×100%≈83.3%.
故答案为:0.3;83.3%.
(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4次实验中钩码上升的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钩码上升的高度.
(4)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②在忽略绳重及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因此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①改变力的方向;
②相同;若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
故答案为:3.
(2)第四次实验的钩码重G=3N,钩码上升高度h=10cm=0.1m.
所以有用功为:W有用=Gh=3N×0.1m=0.3J;
测力计示数即拉力为F=1.2N,绳端移动距离为s=30cm=0.3m
所以总功为:W总=Fs=1.2N×0.3m=0.36J;
所以机械效率为:η=
W有用 |
W总 |
0.3J |
0.36J |
故答案为:0.3;83.3%.
(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4次实验中钩码上升的高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钩码上升的高度.
(4)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②在忽略绳重及摩擦的前提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因此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①改变力的方向;
②相同;若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
点评:本题是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主要考查了有关滑轮组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一定要知道有用功、总功的求法,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同时要知道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