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 min;加热至第1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
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我国神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你看到那些物理现象,运用了那些物理知识,请列举一二.
物理现象: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
报道:2013年8月份,南京“低碳灯光节”在奥体中心启动,奥体中心附近灯饰景观工程全长6千米,每千米每小时耗电8千瓦时,比普通灯管要节约电能30%﹣40%,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至少有几种颜色的光源( )
A. 7种 B. 5种 C. 3种 D. 1种
下列不属于三原色的色光是( )
A. 红光 B. 黄光 C. 蓝光 D. 绿光
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 都没结冰 D. 都已结冰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 夏天在室内洒水能降低室内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B. 电线的线芯用铜或铝做──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能好
C. 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因为塑料尺带有电
D. 机器的底盘常用生铁做──因为生铁的密度大
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
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他们通过比较B点、G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有关。
(3)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_点与_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4)实验后,小华看到小林的表格中的记录,指出了小林实验过程中有一处不足,不利于他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请你针对小林的不足提出一点建议_____。
氢气的热值是14.3×107 J/kg,它表示:________ 1kg的氢气,可产生14.3×107 J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