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的实验中: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乙、丙两图的实验结论说出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
海绵凹陷的深度
海绵凹陷的深度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请说出采用类似方法的另一个实验: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3)根据乙、丙两图的实验结论说出生活中的一种应用实例: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要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作用效果的大小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在初中阶段运用转换法研究的问题很多.
(2)从图中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结论.研究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3)从图中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结论.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2)从图中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结论.研究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
(3)从图中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确定研究的对象和结论.研究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要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解答:解:(1)有力作用在海绵上,海绵会发生形变,压力的作用效果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凹陷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敲击音叉,让音叉的响度不同,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来判断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也运用了转换法(或通过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电流的大小等).
(2)由甲、乙可知:两图的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乙的压力大,海绵的形变大;
说明了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可知:两图的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乙的受力面积小,海绵形变的大;
说明了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海绵凹陷的深度;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由甲、乙可知:两图的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乙的压力大,海绵的形变大;
说明了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效果越明显.
(3)由乙、丙可知:两图的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乙的受力面积小,海绵形变的大;
说明了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1)海绵凹陷的深度;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点评: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确定压力作用效果大小时要用转换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
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某同学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3)该同学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2.8c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3.0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l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