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8、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的原理.那么在发生日偏食的短暂时间里,地上的光斑是怎样的?请在下图所示的方框中画出一个光斑的示意图.
分析:(1)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当太阳光通过小孔时,就会形成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
(2)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1)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
(2)光斑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所以日偏食时形成的光斑如下图所示:
点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注意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一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B
B


(3)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h=
1
2
S
(或S=2h)
h=
1
2
S
(或S=2h)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变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
太阳
太阳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
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或树叶缝隙的高度)
精英家教网请回答下列与树有关的问题
(1)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许多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
 
原理.那么在发生日偏食的短暂时间里,想一想地上的光斑会是怎样的?(请在图1方框中画出一个光斑的示意图)
(2)某人在苹果树下记录了一个苹果从树上到地上的过程中,如图2苹果下落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那么这个苹果离地的高度为
 
m;这个苹果下落到离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为
 
m/s.
(3)光合作用的能量来自与太阳的辐射.如果在平原上一颗高为H的孤立大树,其树冠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每天日照时间为t,那么每天照到这颗大树上的太阳辐射能约为
 
(假如太阳每秒释放出的太阳能是Q,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L,太阳光穿越大气层时会损失一半的能量.半径为R的球面积公式为S=4πR2
(4)现有粗细、材质相同的三根圆木,其中两根的长度相等,另一根长度等于圆木的直径.将两根相同的长圆木,各以其一端支持于不计摩擦的尖棱上,在两长圆木之间靠摩擦力而夹住较短的圆木A,在长圆木的下面有一根不计质量的绳子B把他们连起来,绳的两端记在钉入长圆木的钉上,如图3所示.已知圆木的直径为D,圆木A的质量为M,圆木A的轴心到绳的距离为h;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为保证绳子不断裂,则两根长圆木的长度L不能超过多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