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关于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B. 只与燃料的多少有关
C. 只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有关
D. 跟以上三种因素都有关
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
A. 1∶2 B. 2∶1 C. 4∶1 D. 8∶1
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燃料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B. 1g石油和10kg相同的石油的热值一样大
C. 煤粉的热值比煤球的热值大
D. 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 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_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像。
(5)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___,再分别测量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当人在穿衣镜前照镜子时,人的左右部位跟像的左右部位对换,而人的上下部位跟像的上下部位保持一致,这是因为( )
A. 对镜面而言,人和像在上下方向对称,在左右方向不对称
B. 人判断上下用同一参照物,而判断左右用了不同的参照物
C. 人体结构左右对称,而上下不对称
D. 人眼有错觉
传说乾隆皇帝傍晚在月色下散步,看到江边树上鸟儿栖息,倒影映水中,水中鱼儿游动。便吟道:“月挂树梢,鱼游枝头鸟宿水。”随后讨对下联,竟无人对出。你认为此联中的( )
A. “鱼”和“鸟”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B. “鱼”是折射现象,“鸟”是反射现象
C. “鱼”和“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鱼”是反射现象,“鸟”是折射现象
电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是电流在________时间内做的功,它的定义式为P=______.甲电动机在5 s内做功15000 J,乙电动机在1 s内做功800 J,则______电动机做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