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一支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是20cm,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与烛焰等大的像,移动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u则


  1. A.
    当u=22cm时,凸透镜成缩小虚像
  2. B.
    当u=11cm时,凸透镜成放大虚像
  3. C.
    当u=15cm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4. D.
    当u=8cm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
C
分析:先根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求出透镜的焦距,然后再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
所以20cm=2f,则f=10cm.
A、因为22cm>2f,所以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错误;
B、2f>11cm>f,所以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错误;
C、2f>15cm>f,所以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D、8cm<f,所以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每一种成像情况的物距和焦距关系.根据物距求出焦距,然后即可得出成像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A等长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位置
位置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3)实验时,小红应在
A
A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处,
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6)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7)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8)小红在实验(4)的基础上,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