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 D、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
A、白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 B、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
A、靠近凸透镜,变大 | B、远离凸透镜,变大 | C、靠近凸透镜,变小 | D、远离凸透镜,变小 |
A、无像 |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A、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几何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 | B、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可看到清晰的像 | C、若凸透镜有一半的镜片损坏,光屏上将看到烛焰的半像 | D、装置调节好后,若在凸透镜前放一块远视眼镜的镜片,为了在光屏上可以看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
A、放大镜 | B、照相机 | C、幻灯机 | D、平面镜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
A、利用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 B、利用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 C、“削冰取火”时,“冰”要正对太阳光,棉絮放在AB两点间取火 | D、眼睛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到C点处物体所成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