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华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中分辨出演奏的各种乐器,其分辨的依据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2017年10月28日,工业北路快速路通车,小玲随爸爸开车从北园高架12分钟就到达郭店。坐在车上,小玲发现道路两旁有透明的挡板,爸爸告诉他,这是隔音墙,是为了在噪声的_______环节减少噪声;小玲望向车外,发现隔音墙在向后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成都市交管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机场路上(一段平直的)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如图所示,汽车正在向放置在机场路上的测速仪水平匀速驶离,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2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7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34m
C. 该汽车已超速
D. 该汽车没有超速
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___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_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_比较大时,响度较大。
刮风的时候,若窗户留有缝隙,便会听到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呼啸声越高,这是因为空气振动频率的变化,引起了声音的_______(选填声音的三要素)变化。
小明上课发言声音太小,李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这是要求小明改变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如图所示,甲图为小明同学在不同时刻拍摄的两幅照片.
(1)由甲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
(2)若所拍摄的照片为乙图,你得到的结论又将如何?说明理由.
(3)若小明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不变,如何调节才能由照片甲得到照片乙?
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 划船的小伙伴 B. 船尾 C. 河岸 D. 鲁迅
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 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
B.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C. 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