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空气斜射入水)
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表一(空气斜射入水)
实验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1 | 23.0 | 17.5 |
2 | 36.0 | 26.7 |
3 | 51.0[来源:.Com] | 36.9 |
实验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4 | 23.0 | 15.0 |
5 | 36.0 | 23.0 |
6 | 51.0 | 31.3 |
1、2、3(或4、5、6)
1、2、3(或4、5、6)
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分析:(1)分析表一或表二中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可以找出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相关序号.
(2)结合表格中数据,比较玻璃种和水中折射角的关系.
(3)比较折射角的大小可以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2)结合表格中数据,比较玻璃种和水中折射角的关系.
(3)比较折射角的大小可以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解答:解:(1)由表一或表二可得,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因此根据序号1、2、3(或4、5、6)可以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3)分析表一或表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发现,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不同,说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故答案为:(1)1、2、3(或4、5、6);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4)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3)分析表一或表二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发现,入射角相同时,折射角不同,说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故答案为:(1)1、2、3(或4、5、6);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4)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难点是第(3)小题的综合分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表一(空气斜射入水)
表二(空气斜射入玻璃)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
(b)分析比较 .
表一(空气斜射入水)
实验 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 | 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 | 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 | 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 |
1 | 23.0 | 17.5 | 39 | 30 | 92 | 95 |
2 | 36.0 | 26.7 | 59 | 45 | 81 | 89 |
3 | 51.0 | 36.9 | 78 | 60 | 63 | 80 |
实验 序号 |
入射角i(度) | 折射角r(度) | 入射角的正弦sini(×10-2) | 折射角的正弦sinr(×10-2) | 入射角的余弦cosi(×10-2) | 折射角的余弦cosr(×10-2) |
4 | 23.0 | 15.0 | 39 | 26 | 92 | 97 |
5 | 36.0 | 23.0 | 59 | 39 | 81 | 92 |
6 | 51.0 | 31.3 | 78 | 52 | 63 | 85 |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b)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