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
A.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比较物体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 |
B.通过扬声器前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
C.研究材料隔声性能时用同一声源,并在声源周围包上厚度相同的材料 |
D.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
B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中运用了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转换法。转换法是指“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的方法。如音叉振动的幅度较小,无法直接观察到,而将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细线悬吊的轻质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很容易观察到。B选项中声音的能量是看不出来的,而火焰的的晃动证明了声音具有能量,通过类比可知B选项正确。
考点:转换法,类比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的仪器读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秒表的读数是5分37.5秒 | B、乙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6N | C、丙图中的温度计的读数是14℃ | D、丁图中的刻度尺的读数是4.50cm |
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 C、普通人走路的速度约为10m/s |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
(多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
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李强同学在探究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好差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有振铃的响钟。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只闹钟放在桌面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b.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c.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面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d.紧接着罩上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他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他得出轻薄的纸盒和厚重的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
(1) 小华认为李强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请你思考李强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合理或不妥当之处(至少写出两处)? , 。
(2) 小华设想了以下实验方案:将同一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
(3)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材料 | 衣服 | 锡箔纸 | 泡沫 |
距离 | 最长 | 长 | 短 |
(4) 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也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