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_____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如不添加透镜,若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答案】 10 凸 放大 透镜焦距太长
【解析】(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像;
如图成清晰的像时,物距等于像距都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像距都为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据此可判断此透镜焦距为10cm;
(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即物距减小了,则像距会增大,要使像左移重新成清晰的像,应使光线会聚一些,所以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凸透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像会左移,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
如不添加透镜,应向右适当移动光屏,此时物距小,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光具座足够长);
因为光具座足够长,且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没有成实像,可能成虚像了,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且物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所以光屏上找不到像;
当然也可能此时的像距正好等于焦距,这种情况不成像,光屏上当然也找不到像;
所以原因是此凸透镜焦距太长,此时的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
【题目】如图是一普通的玻璃杯其相关数据如图表格所示,(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求:
空杯质量 | 200g |
容量 | 450mL |
生产日期 | 2018.9 |
(1)空杯时杯子受到的重力?
(2)装满水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
(3)在寒冷的冬天室外,当满杯水都结成冰时冰的体积是多少?
【题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中发光物高3cm,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图中,用“”标示此时的物距u,
(________)
此时物距u=_____cm。
(2)实验前,要把发光物、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都调整在同一高度的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物距u (cm) | 像距v (cm) | 光屏中像高h (cm) | 像相对于物 | 物像之间距离L(cm) |
1 | 50.0 | 12.5 | 0.8 | 倒立 | 62.5 |
2 | 40.0 | 13.3 | 1.0 | 53.3 | |
3 | 25.0 | 16.7 | 2.0 | 41.7 | |
4 | 18.0 | 22.5 | 3.8 | 40.5 | |
5 | 15.0 | 30.0 | 6.0 | 45.0 | |
6 | 13.0 | 43.3 | 10.0 | 57.3 |
①在上述实验中(填写相关实验序号),所成的像哪些是实像?答_____;其中属于“缩小实像”的是_____。
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研究光屏中像的大小随物距变化的关系。可知初步结论是:_____。
③根据上述数据,合理猜想:若物像之间距离为44cm,则像高h可能是(______)
A.0.9cm B.1.6cm C.4.5cm D.5.0cm E.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