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______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5V 2.5W“字样。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位置,这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多少?若要求两电表的示数均不超过所选量程,灯泡两端电压不允许超过额定值,则该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多少?(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静止不动,再把透镜另一侧的光屏________ ,最后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 ,这样能使像成在________ .
(3)当蜡烛和凸透镜处在如图乙所在的位置时,需将光屏由图示位置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4)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 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 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一般是靠______ 来传播的 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大.
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这是因为
A. 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
B. 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
C. 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D. 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
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 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
D. 声波就是声源
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 该液体密度为1.5 g/cm3
C. 量杯质量为40 g
D. 6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关于凸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该成像情况可应用于照相机
D. 光屏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