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甲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
(5)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_____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_____(填“虚”或“实”)像。
(6)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____(填序号)
【答案】 点燃 投影仪 右 凹 近视 右 需 B
【解析】(1)在实验时,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则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蜡烛.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在35cm处时,距离凸透镜15cm,此时,故所成的像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右移动一些.
(4)将老师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右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
(5)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时,物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与物体同侧,所以想要看到像,应从透镜的另一侧(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像.
(6)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与原物体相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