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它在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
A. 超声波 B. 紫外线 C. 红外线 D. 电磁波
2017年12月24日,广东珠海金湾机场,由我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飞机总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达到当前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若飞机在空中飞行时获得1.6×105N的水平推力,以500km/h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航行1h,需要完全燃烧热值为4×107J/kg的航空煤油4000kg.则1h内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距离有多远?发动机的效率为多大?
(2)若飞机装载货物后的总质量为50t,为了能在水上起降,飞机排开水的体积至少为多大?(海水的密度粗略看成水的密度,g=10N/kg)
如图所示,小军对箱子施加水平推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当推力为80N时,箱子不动,此时推力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当增大推力时,箱子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是使箱子产生运动的原因
C. 当推力为100N时,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当推力增大为120N时,摩擦力变为120N
D. 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对箱子的推力做了功,地面给箱子的支持力没有做功
“嫦娥一号”卫星接收地面指挥中心的运行指令进行变轨而奔向月球是通过一种波来实现的,这种波是()
A. 微波 B. 可见光 C. 超声波 D. 次声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B. 遇到有人触电时,先直接将人拉开进行抢救,后切断电源
C. 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小强在淘米时,发现米粒总是沉到水底,他想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米粒的密度。
(1)他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调,使横梁水平平衡。
(2)调节好天平后,接下来,他进行了以下几步操作:
①用天平测出一个塑料杯的质2.5g;
②取一些米倒入量筒,轻敲量筒使米粒平整后,米粒堆积到量筒刻度约为58ml处;
③将量筒中的米倒入塑料杯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砝码和游码使用情况如图乙);
④在量筒中装入30ml的水;
⑤将杯中的米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摇晃量筒使米粒皆沉在水面下,且将气泡排出,记录水面刻度(如图丙所示)。
上述实验步骤中多余的步骤是________;这杯米的质量为________g;这杯米的体积为________cm3;米粒的密度约为_______ g/cm3。
(3)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________杠杆(选填“等臂”或“不等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也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___________。
硫酸铜溶液是一种密度比水大的蓝色液体,在量筒中注入硫酸铜溶液和水,可以看到两种液体间有明显的分界面,经过一段时间后,界面变得模糊,最后量筒中液体变成了均匀的淡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液体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了使实验现象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可信度,在实验中应注意把硫酸铜溶液放在水的 ________(“上面”、“下面”).如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注入这两种液体,硫酸铜溶液和水按等体积混和注入甲杯,按等质量混和注入乙杯,甲乙两杯混和后液体总体积相同(忽略体积变化),则混合液体的总质量m甲 ________m乙(填“>”、“=”或“<”下同),甲乙两杯混和液体的平均密度ρ甲 ________ρ乙 .
小军在老师指导下,用“伏安法”测量一只小灯泡的电阻。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完成小军的实验电路__________。
(2)小军连接完电路,检查无误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_____(选填“A”或“B”)端,然后再闭合开关。
(3)小军通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了3次测量,数据记录及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如表。
老师看了小军的数据记录,问小军:“你发现三次测量的电阻值相差较大了吗?”小军与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有类似现象: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随电压增大、亮度增强而增大。结合小灯泡发热发光的特殊性,小军突然意识到小灯泡的电阻可能与______有关,并通过教科书相关部分“信息窗”栏目得到了证实。
(4)小民则认为,实验肯定会有误差,为什么不说是测量误差造成的呢?通过小军的讲解,他终于明白了小军的实验结果不能单纯用测量误差来解释的原因。
如果是测量误差的原因,电阻的多次测量值会表现出________的特点。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1,L2的电阻之比为R1:R2=1:2,此时甲、乙两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
A. 2:1 B. 1:2 C. 3:2 D.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