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污染的是( )
A. 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装置 B. 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C. 考场周围禁止大声喧哗 D. 中考期间,考点周围禁止施工
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如图所示,井内的水温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下列关于坎儿井能够减少水的蒸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降低了水的温度
B. 减慢了水的表面空气流速
C. 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 增加了水的质量
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的作用是提醒司机所驾驶车辆的总质量不允许超过________;当车辆的重力超过________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g=10N/kg)
科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运动。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下列图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的是
A. 动滑轮 B. 订书机 C. 羊角锤 D. 镊子
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 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 1______f 2(选填“>”或“<”)。小华在移动光屏时,是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的。
小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靠在一起调节至同一水平高度。
(1)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幻灯机”)上;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f 2为8cm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若想在光屛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__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如图甲是两支温度计各自在某次测量中读数的示意放大图,其读数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杨才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乙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cm.
(3)如图丙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