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物理规律的是


  1. 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 B.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C.

    晶体的凝固
  4. D.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自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的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A、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示不能反应物理规律,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成正比,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图象与物理规律相符,故B正确.
C、晶体有确定的凝固点,凝固后温度降低,凝固过程中晶体温度不变,图象不能反应此物理规律,故C错误.
D、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均匀增加,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图象不能反应物理规律,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点众多,需要学生对相关图象都比较熟悉才能正确作答;用图象来表示一些物理规律,这在物理学习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在考试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7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2.5
2.5
N;物体的密度是
2.7×103
2.7×103
kg/m3.如果将圆柱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使其沉入容器底部,则静止时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4.25
4.25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深度无关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深度无关

(4)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B
B


(5)如果小王还想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老师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请你帮助小王从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的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做法.
器材:
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
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
;实验:
①用细线将橡皮泥吊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橡皮泥重G;
②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③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④再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3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①用细线将橡皮泥吊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橡皮泥重G;
②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③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④再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3
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图1).测量点到透镜的距离的目的是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如图2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 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3)当烛焰距凸透镜位于图中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如果想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左右是否也是颠倒的,你的方法是
轻轻吹动蜡烛,看烛焰摆动的方向和它的像摆动的方向
轻轻吹动蜡烛,看烛焰摆动的方向和它的像摆动的方向

(6)小明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燃烧的越来越短,而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
移动.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
D
D

(A)图线A    (B) 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⑴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7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物体的密度是       kg/m3。如果将圆柱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使其沉入容器底部,则静止时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
⑵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⑶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 说明                               
⑷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

⑸如果小王还想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老师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请你帮助小王从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的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做法。
器材:                               
实验: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⑴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7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物体的密度是       kg/m3。如果将圆柱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使其沉入容器底部,则静止时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

⑵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⑶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 说明                               

⑷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

⑸如果小王还想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老师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请你帮助小王从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的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做法。

器材:                               

实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图1).测量点到透镜的距离的目的是______
(2)如图2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 次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

(3)当烛焰距凸透镜位于图中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如果想探究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左右是否也是颠倒的,你的方法是______.
(6)小明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燃烧的越来越短,而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______移动.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发现像距v和物距u是一一对应的,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图线中,能正确反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该是______
(A)图线A    (B) 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