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陈帅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陈帅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陈帅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或“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通过图像可以看出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小于 A 0.8
【解析】
(1)根据图象读出前半程AB段和后半程BC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求出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并进行比较;
(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由丙图可知,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所对应的速度。
(1)[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由题知,所用的时间,,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所以 ,即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因为在小车运动到后半段时,经过B点速度不为0,若从B处静止释放,那么此时速度为0,不符合题意。
(3)[3]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由丙图可知,对应的速度为0.8m/s。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调整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 | ||||||||||||||||||
实验 结论 | 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焦距f=5cm。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表格内容,请将表格空缺内容填写完整。
| ||||||||||||||||||
问题 讨论 | 将凸透镜换成一个带小孔的硬纸板,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够找到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这个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