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4?泰州)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进行解答.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于次日6时左右成功返回.当火箭点火后,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喷出,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火箭变得更高、更快.
飞船升入太空后,首先是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变轨后飞船进入距离地球表面35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作圆周运动,平均1.5h可绕地球飞行一周(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问题:
解答: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于次日6时左右成功返回.当火箭点火后,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喷出,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火箭变得更高、更快.
飞船升入太空后,首先是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变轨后飞船进入距离地球表面35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作圆周运动,平均1.5h可绕地球飞行一周(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问题:
解答:
分析:(1)可以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主要信息如下:变轨后飞船进入距离地球表面35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作圆周运动.
(2)火箭升空时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3)火箭升空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4)在变轨的过程中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5)飞船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失重现象,可以考虑信息如下: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等等.
(2)火箭升空时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3)火箭升空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4)在变轨的过程中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5)飞船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失重现象,可以考虑信息如下: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等等.
解答:解:问题1:飞船在圆轨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根据v=
得,v=
=
=28260km/h
答:飞船在圆轨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28260km/h.
问题2: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问题3: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问题4:在变轨的过程中为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因为受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问题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问题7:在太空中杨利伟处于什么状态?
答:处于失重状态,如: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解:根据v=
s |
t |
2πR |
t |
2×3.14×(6400+350)km |
1.5h |
答:飞船在圆轨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28260km/h.
问题2: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问题3: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问题4:在变轨的过程中为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因为受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问题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问题7:在太空中杨利伟处于什么状态?
答:处于失重状态,如: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点评:提出问题并不是漫无边际地随便发问,要根据题意尽量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