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林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则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不改变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凸透镜,则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才能使像移到屏的中央;

(2)实验中给的凸透镜焦距有20 cm,15 cm、10 cm、5 cm四种,如果上图中光屏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上图的情景可以判所选择的凸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根据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答案】 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10 照相机

【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若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烛焰的位置太靠下,所以烛焰要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

(2)光屏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物距为15cm,2f<15cm,f<7.5cm,故凸透镜焦距为5cm;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__________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__________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选填“同一”或“不同”)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20甲所示,由此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2)的三次实验中,若小球克服毛巾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1,小球克服木板的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W1__________W2(选填“>”、“<”或“=”)。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李斌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同组的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在如图乙所示的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则f_____f(选填“>”、“<”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