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写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也有咤声”。此处所描述的现象属于()
A.静电现象B.磁化现象C.磁生电现象D.摩擦生热现象
【答案】A
【解析】
人们梳头、穿衣时,梳子与头发,外衣与里面的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响声,是摩擦起电,属于静电现象,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题目】下雨时,雨滴看上去好像是连成一条线,这是由于( )
A.雨滴下落速度大而连在了一起B.雨滴小,看起来就连成了线
C.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D.观察时间和雨滴下落时间太短
【题目】下列做法用来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 )
A.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安装有消声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同一面鼓D.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 潜望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题目】C919大飞机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题目】如图所示,几种热现象的实验中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B.图乙所示木塞被冲出时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图丙所示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图丁所示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题目】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是80mm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6.5℃D.初中毕业体育测试成绩中立定跳远的成绩是6m
【题目】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2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把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A.同一高度上B.同一直线上C.不用调节直接实验(2)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呈现烛焰清晰的像;A.能够B.不能C.无法确定(4)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题目】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中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丙图中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丁图中活塞向下运动,这是内燃机的吸气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