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灯L1上标有“12V 9.6W”的字样,灯L2上只能看清12V的字样,测得两灯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L1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2)则L1、L2串联接在电源的两极时,通过L1的电流为0.3A,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3)电路中只有L1、L2两灯串联,使L2正常工作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
【答案】
(1)
【解答】解:由P=可知,灯泡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1===15Ω;
(2)
由图示图象可知,电流I=0.3A时,灯泡两端电压:U1=2V,U2=4V,
两灯泡串联,电源电压:U=U1+U2=2V+4V=6V;
(3)
灯L2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12V,由图示图象可知,此时通过L2的电流为0.5A,
灯L1两端电压为4V,两灯泡串联,电源总电压:U=4V+12V=16V,
电流消耗的总功率:P=UI=16V×0.5A=8W.
【解析】(1)已知灯泡的额定功率与额定电压,应用电功率公式可以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由图示图象求出电流对应的电压,然后应用串联电路 特点求出电源电压.
(3)由图示图象求出灯泡L2正常发光时对应的电流,然后求出灯泡L1两端电压,最后应用串联电路特点求出电路电压,由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P=UI ;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2R和P= U2/R).
【题目】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
⑴如图,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⑵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1 | 40 | 13.3 |
2 | 30 | 15 |
3 | 20 | 20 |
4 | 15 | 30 |
5 | 10 | 光屏上没有成像 |
6 | 8 | 光屏上没有成像 |
⑶由表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
⑷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减小”或“不变”)
⑸实验中随着蜡烛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成在光屏上的像不偏高,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⑹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实验,则屏需向(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此刻的像比换镜前变(填“大”或“小”)
【题目】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
(2)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并说明理由? .
(3)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队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小球的质量m/g |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 木块被撞后运到的距离s/m |
1 | 30 | 10 | 4 |
2 | 30 | 20 | 16 |
3 | 60 | 10 | 8 |
为了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超载”与“超速”)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