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_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_________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加热时间内________,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本实验使用的物理学探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
(4)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上述实验中,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
【答案】质量相同 浸没 不会沸腾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甲 2:1
【解析】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要适当控制液体的质量,应使电加热器的发热体全部没入液体体中,保证液体在相等加热时间内不会沸腾,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实验中要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通过加热时间长短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
(3)根据实验数据,加热4分钟,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甲升温16°C,乙升温32°C,可见乙流体升高的温度更高,甲升高的温度低,可知甲的吸热能力强;
(4)根据可得,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
吸收相同热量时,甲升温16°C,乙升温32°C,甲乙升温之比为1:2,则比热容之比为2:1。
【题目】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金属块a、金属块b、大小柱形容器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a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 D、E、 F (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 B | C | D | E | F |
测力计示数/N | 2.4 | 2.3 | 2.2 | 2.2 | 2.3 |
(2)在实验步骤B中金属块a所受浮力F浮=________N;
(3)分析实验步骤A、B、 C、 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 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_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金属块a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若将A放至最后一步,则会使得金属块a的密度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不变”).
(5)同组的小萨只有刻度尺这一测量工具,于是他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1为12cm,如图甲所示.
②将待测金属块b吊在烧杯底部(金属块未触底),测量出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1为6cm,容器中水的深度H2为18cm,如图乙所示.
③将金属块b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h2为2cm,如图丙所示.
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3倍.则金属块b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题目】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__________.组装图中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2)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7.5 | 98 | 98 | 95 | 98 | 98 | …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乙中______图(选填“C”或“D”);
(3)小明同学检查了实验数据, 他认为表格中的95℃ 是错误的, 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4)请根据表格中小明修改后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