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旅游景区的索道缆车载着游客匀速上山,它具有的
A.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D. 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 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作用的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了便于观察,实验时,一般选择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
B. 实验时,需要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与进入透镜的光线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C.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 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小江同学利用一个弹珠、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长宽不同的橡皮条,探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
(2)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_________有关;
(3)比较第1次和第3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还与橡皮条的_____有关;
(4)用同种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_______
A、窄而长的 B、宽而长的 C、窄而短的 D、宽而短的.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以1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 m,拉力F1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以2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0 m,拉力F2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W1_______W2,P1_______P2.(均选填“>”“<”或“=”)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状态,电流应从电流表的_____接线柱流入;在闭合电键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电阻最_______;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待测电阻的___________________。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Ω
B. 由甲图可知,电阻不随其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而改变
C. 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在探究远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远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远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A. B. C. D.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 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 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 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 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