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为了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蜡块、细线、水及其它辅助器材:
(1)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方法1:称重法。测量过程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方法2:原理法。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所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根据F浮=________可计算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得到,金属块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
(2)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他们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时,想参考第一小组的方法,则不可行的是方法_____(选填“1”或“2”);在测量蜡块的重力时,除了使用弹簧测力计外,还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出蜡块______时受到的浮力即可。
【答案】0.2 20 1 漂浮
【解析】
(1)[1]由甲图可得
,
金属块所受的浮力
[2]金属块的体积
[3][4]已知排开水的体积,可以根据求得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
(2)[5][6]由于蜡块不下沉,不能用称重法测量蜡块受到浮力的大小,需要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所以应选方法2,不可行的方法是1。 蜡块漂浮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题目】小嘉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他选取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H为3.00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他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按表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高度h记录在表中。
焦距f=10cm 物高H=3.00厘米
序号 | 物距 | 像距 | 像高 |
1 | 50 | 12.5 | 0.75 |
2 | 35 | 14.0 | 1.20 |
3 | 30 | 15.0 | 1.50 |
4 | 20 | 20.0 | 3.00 |
5 | 18 | 22.5 | 3.75 |
6 | 15 | 30. | 6.00 |
7 | 12 | 60.0 | ______ |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嘉同学就得出距等于物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这个结论。你觉得可以吗?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的像距v、物距u、像高h及物高H的关系,请将实验序号7中的像高______
【题目】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A | 镍铬合金 | 0.25 | 1.0 |
B | 镍铬合金 | 0.50 | 1.0 |
C | 镍铬合金 | 0.25 | 2.0 |
D | 锰铜合金 | 0.25 | 1.0 |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___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___和____(选填“A. B. C. 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 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 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___(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法。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___
A.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
C. 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时的放热实验 D.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