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我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有关二十四节气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期待你去继续深入学习。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2)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答案】 A 升高 B
【解析】(1)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与物态变化无关。
B.白露,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液化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C.大雪,“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BCD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不合题意,故选A。
(2)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升高。
(3)根据文章,说法正确的是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